这次设计作品集的时间加起来足有两周之余,趁此分享一下关于作品集的一些前前后后。
可能在上份工作项目中看到了太多伪装过的表达,这次作品集的主题我打算命名为「真实」。并不是说这份文档能代表我的「真材实料」,而是去掉了商业佯装与无病呻吟后的真切达意。它呈现的是界面设计师每日最常看到的元素,最熟悉的内容与铭刻于心的经验法则——当然像 Laws of UX 或 小红书 52 条设计法则那种我死记硬背不下来——点进实例里就知道,这些已经是工作时常用的判断工具,大概这个意思。
作品集结构就像很多人一样,自我简介、工作简历和一些项目展示。作品集本身作为目前的最后一个项目,我想让它更系统和完整一些。
首先确定下来的是布局,受 The Type 的每月会员专刊启发,使用了 √2:1 的比例代替 16:9,即 A4 比例大小。实际上并未使用太多双栏结构,为了兼容 2 栏和 3 栏布局,我将之划分为 6 栏,这与传统印刷布局不同,更偏向界面设计的自适应结构。
{上图:Figma 中布局设置}
无论是版心整体居中,还是网格形状都显得很杂糅和业余——但是没有关系,先试试看。下一步开始考虑颜色,由于有多个项目展示,灰度色便是首选。黑白灰可以凸出实际内容中的颜色。一些没有项目的页面则可能需要一些点缀色,提前选好了之前 Newsletter 使用的蓝色(#082FCC)和额外一枚绿色(#45F545)。
{上图:作品集中使用的颜色,斜杆为不适合颜色}
另外每个项目打算使用额外与之相关的颜色,如上图第二行颜色。
之间用过 bento 还不错,在想要不要移植过来。灵光一闪,头像那里加上一些 prompts 如何?既不会喧宾夺主,也可以表示自己的一些了解——这也是本文档中各种设计的执行标准。
{上图:使用 Stable Diffusion 风格的 prompts 描述头像}
Danbooru 头像后,便是各种基本信息,包括姓名、年龄、学位、意向职业、SNS和联系方式。也加了自己的喜好(猫、游戏等),最后方便复制也加上了纯文本一块。使用了等宽字体,并且要 flatten 其他文字图层防止复制混乱(不过 macOS 支持实况文本的话还是会乱😅),最后导出时,这页单独导出 PDF 文件插入到整体文档中,这样既不会让文档整体体积过大,也不会失去可交互特性。
除了常规工作经历展示外,加入了一页服务对象。没办法🤷,上一个公司属于甲乙方性质的服务。九成项目都是客户想要的,我基本都不满意,也觉得不适合放在这上面。于是只把金主的品牌标识拿上来充当一下门面。还有很多客户像微软的 Azure 那边,由于合作经历对设计过于痛苦或随手帮忙就没有放上来。
新的工作想摆脱这种甲乙方服务,具体说是服务>设计这种形式——毕竟做C端产品,用户也是甲方,上级金额老板也是甲方。服务>设计的形式下,不光是设计上的束手束脚,还是一种心理上的别扭,一种感性上的抗拒。在这种糟糕的心理下,是很难找出灵感,触发什么a-ha 时刻的。
{上图:服务于社区、创作者和广大用户}
上份工作在一年前就在纠结于这件事,学设计的初心是,在解决问题的流程中帮上一些忙,而不是被当枪用指哪打哪,说用微软雅黑就用雅黑。做设计做产品的大家都会习惯揣摩对方的心思,我揣摩了三年只感受到了无限的设计荒原。这也是我在这个艰难时间踢出辞职的原因。
很头痛的一章。除了项目本身的性质原因,主要是自己平时就没有详细的记录。虽然大部分项目交付客户后就没后文了,但偶尔一些较为顺利项目也没有记录便是我的怠惰。